资治通鉴:功高震主必死,背后的人性逻辑!
2024-09-02 14:33 点击次数:131
《资治通鉴》第七十六卷 魏纪八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(癸酉,公元253年)【原文】光禄大夫张缉言于师曰:“恪虽克捷,见诛不久。”师曰:“何故?”缉曰:“威震其主,功盖一国,求不死,得乎!”【译文】光禄大夫张缉对司马师说:“诸葛恪虽然获得了胜利,但离被诛杀却不远了。”司马师问道:“这是什么缘故?”张缉说:“他的声威震慑其君主,功劳盖过全国,想要求得不死,还可能吗?”【解析】看历史如果说非要看出点什么来,个人觉得不是古人做了什么,然后你也跟着学来做。往往这样忽略当时环境和实际情况,照搬照抄未必有用,甚至反效果。关键是去看规律、看人性。比如说上面材料,发生在曹魏与孙吴东兴大战之后,失败的司马师政治压力极大,成功的诸葛恪风头正盛在孙吴内威望瞬间达到顶峰。可曹魏的光禄大夫张缉却说:恪虽克捷,见诛不久。至于原因:威震其主,功盖一国,求不死,得乎!通俗的来说就是功高震主,也是每个做臣下最怕遇到的。功高震主的结果不好,其实你我都知道,但为什么如张缉所说,功高震主之后很难不死,这是为什么?咱们拿诸葛恪来说这个问题,窃以为功高震主的局面一旦产生,必然会面临这几个维度的问题:第一个问题,赏无可赏。诸葛恪在发动东兴之战前,职位为太傅,权力则是:权诏有司诸事一统於恪,惟杀生大事然后以闻。基本上就是整个孙吴他诸葛恪能说了算。而在东兴之战后,诸葛恪封阳都侯,加荆、扬州牧,督中外诸军事。基本上是在流程上确认了一诸葛恪为孙吴领导班子的第一人,可以说孙吴的权力结构中,诸葛恪已经到顶了。古代的权力结构以家天下为核心,皇帝是最高存在,与下面的大臣本质上是合作关系,你好好干,那我就让你在以我为核心的生态位中提供更高的职位、更好的待遇。现在诸葛恪已经是皇帝之下第一人,假设他再立功,皇帝你拿什么来赏赐他?你已经拿不出什么东西了,除非加九赐、封王封公,真要这样和曹操有什么区别?第二个问题:看不见的手。之前文章提到一个观点,领导你要不想搞事情、不建功立业,下面的兄弟很难受。下面人的会把自己欲望汇聚在领身上,既形成利益捆绑,又推动领导往前往上。诸葛恪带着东吴军队打赢东兴之战,肯定有大量将领因此升官进爵,这些都是诸葛恪的人,而诸葛恪的未来就是他们预期兑现的保底。如果诸葛恪到顶了或上不去了,亦或者受到威胁,这些人可真保不齐会推动诸葛恪再更进一步的。赵匡胤黄袍加身,既有他自己想法,更有下面的意思。当形成了一个以你为核心的生态圈,有大量人围绕着你以此为食,这个时候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你了,甚至有些事情是推着你在往前走。第三个问题:性格膨胀。之前文章提到诸葛恪的时候,提到了他的性格和出仕。诸葛恪这个人前期走的很顺,再加上他极其聪明,性格上刚愎自用(孙权语),颇为自负。在登上权位之前尚且如此,上位之后在权力的加持之下,这种自负和刚愎自用会进一步膨胀。尤其是在东兴之战在诸葛恪带领之下打赢,更是把诸葛恪吹到天上。你觉得这种性格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发什么改变。月缺盈亏、急流勇退、谦虚谨慎是不可能的,只会进一步膨胀。最关键的是,在大胜之后,诸葛恪一定会认为自己想法是对的,那么只要他认定的事,他必定会坚持干下去,对于其他人的建议将会充耳不闻。历史上,但凡出现这种情况的人,基本上就要完蛋。当然,这只是一个方面,另一个方面才是要命的。诸葛恪终归是臣,他这么膨胀,你觉得他会对孙吴的皇帝还会正眼看?孙吴的皇帝面对诸葛恪甩脸子、不加以颜色会怎么想?领导眼中的忠诚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你态度、姿态上就要谦卑、伏低做小,你连这个都做不到谈什么忠诚?第四个问题:反向恶强“如芒在背”这个成语还记不记得?好多年前咱们读到西汉汉宣帝时就提到过。霍光为汉宣帝驾车,汉宣帝看着霍光的背影觉得很不舒服。诸葛恪也是一样的。对于强者,人其实有很矛盾的心态。一个是慕强跟随强者,对立的另一个则是对强者的排斥厌恶。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态?慕强因为你跟随强者你也能得到利益。厌恶排斥强者,因为强者太强,他的存在也会对你的利益造成威胁。如果强者地位你比高,你是慕强的。但如果强者和你地位差不多甚至比你更低,那么你更会向排斥强者上倾斜。尤其是一个对自己态度不是很好的强者,没有哪个会喜欢。第五个问题:对比差距昨天咱们提到了司马师和诸葛恪差不多同时上位掌权。两人相似的地方很多,曹魏和孙吴会不可避免的把两个人拿出来作比较。而放在孙吴内部,诸葛恪和孙吴的皇帝孙亮也是一同上位的,也不可避免的会把两人放在一起比较。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你诸葛恪干的这么好,而孙吴皇帝孙亮表现平平,世人这话会讲出什么难听的来这就说不准了。这就如同老婆嘴里的别人家的老公、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。没有人会愿意自己被别人拿来和他人对比,尤其是自己还是那个更差的。而从自己的角度,虽然不喜欢与他人比,但又不可避免的会拿自己与别人去比。当比不过或者他人比自己更强的时候,能正视差距的反而是少数,更多是通过诋毁、漫骂、否定对方来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全。第六个问题:强者跟随其实这个之前的已经稍微带着点提到了。此时的诸葛恪虽然有毛病,但是他打赢东兴之战,一扫孙吴与曹魏作战的颓势,给孙吴上下预期给拉到爆。这就意味着,跟着诸葛恪有可能吃到大肉。如此必然会有一大批人跟随诸葛恪,成为围绕诸葛恪的既得利益集团。只要诸葛恪能稳住不乱来,这个利益集团将会越来越大,直到有一天膨胀到把孙吴皇帝给压制到极致。可惜,就如同上面提到的,诸葛恪命不久矣。【闲扯】功高震主大概率就是一个死,亦或者自己造反做皇帝,只有小概率会有好结果。现在皇帝没有了,功高震主是否存在?依然是存在的,因为人性就是如此,嫉妒、不安全、不确定、怀疑都是造成功高震主发生的底层逻辑。所谓服从性测试、制衡、打压、敲打、赎买、卸兵权,也都是因为功高震主的存在而找自我内心安全的手段。功高震主之所以走向悲剧,往往是作为上的一方的不信任,作为下的一方膨胀跋扈,只需要二者有其一就会激发功高震主的悲剧走向。那么两人都能够彼此接纳坦诚布公,约束克制自身,还会有功高震主的结果?想法是好的,但你怎么知道那个功高震主甘愿伏低做小,你又怎么确定皇帝不会对你有所忌惮。所以说,这就是人性啊。但如果真这样历史或许会少很多故事。所以说为什么开头说读历史就是读规律、看人性。规律、人性不变,不管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,历史上的事依然会变着花样再次演绎。最后,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,我也有经常看哦↓↓↓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